默认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太原新闻 > 正文
  • 老年“唠嗑队”专为老人送欢乐
  • 日期:2017-09-23  点击:次  字体:[ ]

唠嗑队的三位奶奶和范老唠家常。

    

    人老了,迈不开步子,出门就少了;儿女不在身边,在家闷了,就总想跟人说说话,听听周围的新消息。在太原迎泽区迎泽街道解南二社区的山医大一院宿舍区,有三位奶奶非常理解老年人内心这种与人沟通的渴望,自发组建起一支老年“唠嗑队”。
    三位奶奶是81岁的郝彩莲、77岁的韩秀荣和76岁的李巧玲。每周二下午,她们都会结伴上门服务,同老人们聊聊时事、身边趣事,交流养生知识,或者一起唱唱老歌。她们还随身带着平板电脑,现场播放院里老伙计的照片。
    山医大一院建院60多年,离退休人员达727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100多人。“唠嗑队”去年10月成立至今,已上门服务40多次,为38位老人排解寂寞、送去欢乐,被誉为宿舍区老年人的“开心果”。

    三位奶奶的集体“创意”

    退休前,三位奶奶都是山医大一院的医护人员。这次成立“唠嗑队”,是她们的集体“创意”。
    2016年8月,她们因为血糖高,一起入院治疗。其间,山医大一院老干处的同事来慰问,病房一下子热闹起来,让她们感觉像是重回单位大家庭。同事走后,三位奶奶彼此交流说,宿舍院里天天能看到当年的老同事,有的满头白发,有的步履蹒跚。还有一部分人腿脚不便,根本出不了门。他们一定也怀念当年上班的日子,想念一起工作的老同事。
    三人中郝彩莲奶奶年龄最大。她对姐妹们说,一个人在家,即使做再多事,也不如和老友唠嗑快乐。咱们要不成立个队伍,上门陪他们唠嗑去?这个提议说到了另两位奶奶的心坎上。她们决定,每周二下午4点,去一户老人家拜访。2016年9月,三个人找到解南二社区主任杨秀珍,说了这一想法。杨秀珍当下表示大力支持。就这样,“唠嗑队”在当年10月成立了。
    去年10月5日,三位奶奶来到88岁的老乔家。老乔曾是山医大一院的内科大夫,老伴则在产科工作,接生了无数小生命。“唠嗑队”上门,让不大出门的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第一次上门聊天,让三位奶奶认识到“唠嗑队”的价值。她们很认真地制定了“唠嗑队”的工作“制度”。
    比如,访问时间是每周二下午4时到5时。每次去要提前预约,因为老年人大多要午休到4时;访问时长一小时,因为老年人的精力有限;访问对象主要是大院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访问内容,主要是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饮食保健、需要解决的困难等;聊天则围绕老人过去经历、现状、未来想法进行,并介绍单位的新闻等。“唠嗑队”还规定,访问中要教老人一些简单的绕口令,猜猜谜语,锻炼大脑;和他们一起唱经典老歌,抒发爱党爱国情怀。访问中,还要留下照片和文字,让后面受访老人看看老同事、老邻居。

    “聊一聊,感觉年轻了”

    与其他上门服务的志愿者不同,“唠嗑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院里的老同事,熟面孔,他们之间更有共同语言。8月8日下午,记者跟随“唠嗑队”上门,“观摩”了三位奶奶的聊天过程。
    山医大一院宿舍区,三位奶奶相约在一栋居民楼下,按响了门铃,等了几分钟才有人应答。她们提高嗓门说:“范主任,我们是来看你的,快开门!”话筒那头,有人连说了几声好。
    “唠嗑队”队员年龄也不小了,上楼需要手扶着栏杆,上三楼还有些喘气。她们当天的陪聊对象是山医大一院眼科老主任94岁的范雪定老人,老人90岁才停止出门诊,是一位权威的眼科专家。
    “哎呀呀,是你们呀!”站在家门口的范老看见唠嗑队员,激动地说。
    李巧玲回头对记者说:“我们都是一个单位的职工,别看年龄差距大些,但都是老朋友了。”
    保姆陪着范老在家。“唠嗑队”一进屋,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老主任,每天七八点钟,您还出门晨练吗?”“吃饭胃口好不好呀?”“唠嗑队”问题一个接一个。范老说,现在遇上两个问题,手抖、迈不开步子,“不服老,不行呀!”韩秀荣连忙说:“老主任,你可不老,出门诊到90岁,能有几个人?”
    范老笑了,打开话匣子,聊起上世纪50年代工作以来的种种经历。
    李巧玲说:“我1958年来的医院,那时候才16岁!”“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范老记着,那时候小李还扎着马尾辫。
    郝彩莲顺手掏出平板电脑。范老凑过来问:“里面有什么?”一张照片打开了,图片上是一位笑容满面的白发老人。范老激动地说:“这不是李子清大姐嘛!”98岁的李子清也是医院职工。“唠嗑队”告诉范老,她们刚看过李大姐。就这样,三位队员开始讲述图片上老人的近况。
    要离开的时候,范老激动地说:“你们能来,我特别高兴!聊一聊,感觉年轻了。”
    郝彩莲告诉记者,回忆往事、说一些好友的近况,这些看似普通的串门拉家常,作用可不小,“对老人来说,就好比嘴里化了一块糖,有人和你说话,还是与你有关的,心里肯定是甜滋滋的。”
    在一次次的访问中,“唠嗑队”也经历过敲不开门的情况。有的老人是行动不便,开不了门;有的是听不见,开不了门……无论哪种原因,都让“唠嗑队”的成员们感受到老人们的无奈,更坚定了她们继续服务的决心。
    “只要我们身体能行,就一直上门唠下去!”她们说。

    ○相关

    三种方式打开老人心扉

    对老人而言,唠嗑是与外界沟通、感受关爱的重要途径。对“唠嗑队”而言,尽管以前大家在一个单位,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接触到。要想打开老人们的心扉,解决他们的需求,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
    方式一,“投其所好”。87岁的老房和84岁的老常是一对老夫妻,退休前分别在医院的药房和妇产科工作。老房是医院老年台球队的教练、裁判长,还编写了台球教材。第一次上门前,郝彩莲把台球队参加省老干局举办比赛时的照片准备好。上门一展示,老房特高兴。“她们告诉我,医院老年台球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得肯定,我心里很高兴!”老房说,“因为那都是我教的,包括每一个规范动作。”“唠嗑队”还展示了东山天下第一碉堡的照片,老房一眼就看出来,正是自己年轻时去过的那个碉堡。
    方式二,满足心愿。访问张奶奶家时,“唠嗑队”成员们发现,老两口想吃一口地道的清徐灌肠。因为他们都是清徐人,爱吃灌肠,可周围很难买到。为此,李巧玲专程跑到开化寺附近,买到了正宗灌肠。张奶奶的老伴说:“知道我们爱吃清徐灌肠,她们能给买过来,还能听我们讲过去的事,心里舒服多了。”
    方式三,“哄着”消除孤独。“唠嗑队”第一次去85岁的孙奶奶家时,老人“躲”在厕所不出来。原来,当天正好赶上老人在保姆帮助下上厕所。这位老人年轻时是医院里的“院花”,可能为自己的窘境不好意思。“唠嗑队”动员了两次,才把老人“哄”到客厅。但是很长时间,她一句话都没说。韩秀荣拿着相片,和她聊起过去一个单位的好朋友,让她从相片上找到熟悉的人。慢慢地,老人开口了。今年5月23日第二次上门,孙奶奶主动说:“谢谢你们!”

本报记者 马继玲



------------------------随机阅读--------------------------------------------------------------------------------------------------------------------------------------------------
  • 从太原到上海、济南有高铁啦!
  • 太原市证券会员单位“小桔灯爱心接力站”挂牌
  • 灵活就业有补贴 太原多项措施帮残疾人改善生活
  • 市档案局开展“迎七一”庆祝建党96周年主题党日系列活动
  • 连续降雨带来险情
  • 浓雾中行 (图)
  • 20余条新改造街道用上容器育苗新技术
  • 北方古村再现“江南农耕图”
  • 太原市粮食局开展2017年粮食质量监测“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 摄乐桥绿化工程建设已完工
    --------------------TAG热门标签-------------------------------------------------------------------------------------------------------------------------------------------------
    修理 莎拉 中小 整整 紫霞 创维 笔头 卖地 茶叶 中国空军 指南 招呼 文锦 返利 光洁 河流 农村经济 数控 重特大 投资机 石家 达尔文 小船 开头 签署 优秀 依旧 另类 革命 更正 通讯员 全班 消费者权益 清华大学 艾伦 世青赛 凌云 水上运动 刘备 哈尔滨工 预订 刘若英 高雄市 收益 小心 俱乐 北三 裕华 斑马 修养 袖珍 年鉴 种类 丰富 轰炸机 总决赛 炭火 光照 升值 曼舞 支教 男篮 行车 老年痴呆症 文成 良友 勘察 元老 详见 南苑 斯卡 新法 百花 巴彦淖尔 巡逻 南水北调 赛区 招待所 蜂蜜 保卫处 牟利 皮草 红星 手提包 杨子 路边 看上去 暴烈 诸暨 那英 收缴 航空公 上衣 中超联 小口